稻城亚丁
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
阿坝州藏、羌、回、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。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黄龙寺举行。庙会前夕,邻近松潘县的青海、甘肃以及四川绵阳、平武、江油、阿坝、红原、若尔盖、南坪、茂县等地的藏、羌、回、汉等各族群众,就络绎不绝地来到黄龙寺,各色帐篷挤挤挨挨地扎在平缓的草坝上,很快,形成一个别具风格的帐篷集市贸易城。
黄龙寺建于明朝,又名雪山寺、白鹿寺、藏龙寺,分前寺、中寺、后寺,相传为黄龙真人修道成仙之地。相传,六月十五日是黄龙真人修道成仙之日。为了纪念黄龙助禹疏导大江之功。《松潘县志》载,自明代修建黄龙寺以来,开始了庙会活动。天长日久,约定俗成,便成了一年一度的黄龙庙会。
自明朝以来,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为黄龙寺庙会。庙会期间,县内各地藏、羌、汉等信教群众携带帐蓬、炊具、食品、被褥、香腊纸钱或骑马,或步行,或开车,前往黄龙寺烧香拜佛,祈神还愿。一时间,香客、商贩、游人云集。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,形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。
黄龙庙会上各民族、各地方的名小吃特别多,游人可以在这里品味到风格迥异的不同民族的食品。庙会期间,到处是笑语喧哗,到处是歌舞弹唱。入夜,粗犷的草地山歌和锅庄舞步激起的回声,在山峡间回荡。黄龙庙会又是在“人间瑶池”黄龙风景区举办,这更增添了它的魅力,难怪黄龙庙会一年比一年更吸引游客。
在通往黄龙的路上,车水马龙,人流如织,汽车结队而来,喇叭声此起彼伏;骡马联帮奔驰,铜铃声山谷萦回,小伙们的“雅马哈”大多拉着一个妙龄少女,呼啸着卷起一团团扬尘,手扶拖拉机也顾不得那严厉的交通规则,一辆接一辆,像是特意安排的造型艺术彩车,装满欢笑,荡漾歌声,不甘示弱地突突轰鸣,在蜿蜒盘曲的山道上,摆开了长蛇阵……人叫、马叫、汽车嘀嘀,鸣奏了黄龙庙会的第一章。
远道而来的港澳同胞、外国朋友和好奇的游客让到了路边,举起相机,叭叭地按着快门,记下了这难得的庙会“赶”情。进入景区,帐篷连营、炊烟如缕,热闹非凡。老人们项挂念珠,手持香火,口里念念有词,见庙就拜,见碑就跪,有的还在行进中不断地抛撒着“龙达(一种印有经文的黄笺),十分庄重虔诚。似乎在向人们宣告,他们才是黄龙庙会的真诚的善男信女。
这时没有豪华的酒店,也没有考察的娱乐场所,然而那隐匿在林中的转花池”却不亚于称为“恋爱角”的北京紫竹院、上海外滩以及重庆的楷杷山公园。青年人大多云集于此,品尝“上天赐福”的沉醉痴迷。一对对恋人,争相向池中抛下叶片,求知“能否白头偕老”;,一个个豆蔻年华的少女,相继抛下鲜花,问神灵“能否找到如意郎君”……叶转了,恋人们相拥着欢跳起来,花转了,姑娘们娇羞地悄悄卷入了退滇的人流……
入夜,篝火熊熊,歌声荡漾,“香火万家朝六月,羌歌氐舞杂喧填”、把黄龙庙会推向了高潮。山坡上,一支支山歌清亮纯净,激情充沛,透着无限欢乐,划破了山林的寂静。特别是情歌对歌,高山流水,日月腥 辰,蓝天白云,蝶舞蜂习,花开虫鸣,无不作为爱情的暗示而加以咏唱。浑厚的男声,洋溢喜新厌旧 一种激动人心的情绪,就像从山林中流出的一泓清泉蜿蜒而来。柔润悠扬的女声,像云中飞行的孤雁,在迢迢征途上发出充满信心的呼唤,久久地、久久地在朦胧的夜空中流淌。
飘扬动人的对歌,沁人肺腑,悠悠飘荡,飘着飘着,便随着一对对隐入丛林的恋人,变成了无声的、热烈的情话。草坪间,人们围着熊熊篝火,欢呼着,高唱着,手拉着手,在粗犷、豪迈、富于民族特色的旋律中,跳起了“锅庄”他们手拉着手,绕场行进,边唱边舞,以唱促舞,以舞助唱,跨步摇肩,潇洒活泼,节奏鲜明,豪迈矫健。整个舞场充满了原始的震撼。
男女青年一边歌舞,一边寻觅着自己的意中人。一旦看准,便眉来眼去,暗传秋波。时机成熟,小伙子立即上前夺去姑娘的头帕或围巾,然后慢跑,姑娘佯追。双双遁入密林深处或彩池边上,互倾爱慕之情,明月彩池作证,互订终身。这里没有媒的之言,没有买卖包办,不讲门阀地位。难怪这诱人的庙会之夜,也是姑娘们充满女性之爱、充满浪漫色彩、充满温存,美丽而又动人的时刻。月色如水,浓荫中时见幽人情影,杜鹃怒放,绿叶间似有暗香浮动,此时此刻,山川也变得格外多情。
庙会期间,人们不分彼此,不论族别,先到为主,后到为容,不见往日血与火,但闻处处酒与歌。外来旅人更成了人们尊敬的宾客,你争我夺地被请到帐篷野餐。主人双手齐额,端起酒杯,向你敬献他们的纯朴与真诚,充满了友好和睦、团结友爱的气氛。